玉米即将进入收获期,适时晚收,每亩可增产100斤以上!
发布时间:2022-09-08 来源:漯河市农科院 阅读次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玉米即将进入收获期,每年的玉米收获期,很多农户不知道该什么时候收割玉米,看着别人收自己也收,不太注重玉米的具体收获时间。
判断玉米成熟很重要
在玉米即将收获的时候,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玉米适当晚收,既能够延长籽粒灌浆时间,也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因为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 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通常减产10%左右。 玉米适时晚收,可亩增产100斤以上。
玉米成熟判断方法
看玉米生长特征,确定玉米最佳收获期:
玉米的成熟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
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因此,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若乳熟期就过早收获,这时植株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正向籽粒中输送积累,籽粒中尚有45%-70%的水份,此时收获的玉米晾晒会费工费时,晒干后千粒重大大降低。
图:乳线发育进程
图:黑层发育进程
据试验,乳熟期收获一般可减产20%-30%,而且品质明显下降。完熟期后若不收获,这时玉米茎秆的支撑力降低,植株易倒折,倒伏后果穗接触地面引起霉变,而且也易遭受鸟虫危害,使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玉米是否进入完熟期,在其植株正常成熟情况下,可以从外观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
乳线是玉米粒胚(即通常所说的玉米脐,可用于榨油——玉米胚芽油)与胚乳(即食用玉米的主要部分,富含淀粉)的分界线,黑层(或为黑色层)是玉米粒与穗轴的分界线。
当玉米粒黑层开始出现并逐渐加深时,说明玉米趋于成熟。玉米晚收还能够增长蛋白质、氨基酸数量,提高商品格量。玉米恰当晚收不仅能增长籽粒中淀粉含量,其余营养物质也随之增长。另外,适期收获的玉米子粒丰满充实,子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显然减少,子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
当前生产上运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景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子粒尚未停滞灌浆。这些品种经常被提早收获。生产上,玉米果穗下部子粒乳线消散,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懈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也最高,能够作为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同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另外,还可以根据玉米绿色的叶片数来判断玉米成熟程度。绿色的叶片数,也就是一颗玉米上还剩下多少叶片呈绿色,有数据显示,当还剩下7-8片绿色叶片和剩下5片绿色的叶片时,千粒重能差10几克,总体一亩地下来,产量相差几十斤还是很正常的,所以在玉米植株的绿色叶片不超过5片时,是最佳收获期。
看授粉时间
这个也有数据支撑,当玉米授粉40天左右时,玉米千粒重为310克左右,在往后推5天,也就是45天时,千粒重为330克左右,如果达到50天时,千粒重能达到340克还多,但是,大于50天的话,千粒重又呈下降的趋势,所以在玉米授粉45-50天左右时,是玉米的收获期。
推算时间,确定玉米收获期
1、各地玉米什么时候成熟?
一般在9-10月,全国各地不一致。玉米种植分春播和夏播,北方主要是春播,主指辽宁、吉林、黑龙江及河北的北部等,其他地方基本以夏播同时也有春播,北方玉米成熟期一般在9月15日—9月23日,南方多为10月中旬以后。河北玉米收获时间河北省夏播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成熟,春播一般在9月初至9月中旬。 河南玉米收获时间豫北及豫西地区适收期以10月4日至13日为宜,局部丘陵山区10月初收获为宜;豫中、豫东地区适收期为10月8日至17日;豫西南地区适收期为10月15日至23日;豫南地区适收期为10月17日至26日。山东玉米收获时间因为山东地区春玉米播种时间早,生育期长,所以产量高。山东地区一般4月初种春玉米,8月末收获。黑龙江玉米收获时间黑龙江普通玉米成熟期一般都在每年的十月一日(或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前后。
2、推算时间,确定合适收获时间
一般情况下,按玉米生育期延长10天左右进行收获为宜。可在正常播种之日起、土壤能够正常出苗计算生育期,延长10天左右。如播种时间在6月1日,可在9月17日左右进行收获。因晚收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0%-40%左右,收获后不要进行堆垛,在棵上扒皮收获或带皮掰棒后拉运回家,利用人工及时进行扒皮晾晒。
亦可推广新型玉米扒皮机进行扒皮,可节俭大批人工。听好天气预报,在晴朗天气进行晾晒,在含水量20%-30%时,及时进行脱粒晾晒,晾晒到玉米含水量在14%以下为宜。
附:
2022年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技术意见
当前,“白露”已过,玉米进入籽粒灌浆中后期,小麦秋冬种即将展开,正是推进玉米适期晚收促灌浆、小麦适期晚播育壮苗的关键时期。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周年轮作的重要产区,产量分别约占全国产量的60%和30%,近10年来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30%,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黄淮海地区气温上升、降雨增加,全年光温水资源更加丰富。适应气候变化,在黄淮海地区推进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延长籽粒灌浆时间,促进田间站秆脱水,降低机械收获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推进小麦适期晚播,有利于培育壮苗,避免冬前旺长,减少水分消耗,实现安全越冬。
一、玉米适期晚收促灌浆
(一)一喷多促。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病虫害、不同灾情种类,选择适宜的肥料和药剂,减少田间作业次数,科学合理喷施。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5点前无露水时,采用无人机将0.2%磷酸二氢钾、1%尿素、生长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一次性混合全株喷施,补充养分、防病治虫、降损减害、促粒增重。 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喷后24小时下雨,导致效果降低。
(二)适时晚收。玉米最佳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即玉米籽粒基部和穗轴交界处出现黑层,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黄白并松散,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同时籽粒变硬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含水率降至30%以下。根据品种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晚收,以延长10天左右收获为宜。黄淮海北片宜10月5—10日收获、不迟于10月15日,黄淮海南片可延迟到10月10—20日收获、不迟于10月25日,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加速果穗和籽粒脱水,降低机收损失率,确保丰产丰收。一般日均温达 16 ℃ 以下玉米灌浆速度明显下降,14℃以下灌浆基本停止,再推迟收获时间意义不大。注意观察茎秆活棵持绿程度,避免过晚收出现脆折倒伏,增加收获难度且籽粒容易发霉腐烂。
(三)机收减损。关注天气变化,安排好农机手农机具调配、收割机保养调试、晾晒和烘干储藏准备等预收前的准备工作,力争一次性及时完成收获。机械收获时应整村整镇、大面积连片推进,提高联合收割机工作效率。对种植中晚熟品种和晚播晚熟的地块,玉米籽粒含水率超过35%时,采取机械摘穗,降低籽粒破碎率和机收损失率。对种植早熟品种的地块,或达到生理成熟、籽粒含水率低于28%时,可采用联合收获机直接脱粒收获,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晾晒管理和贮藏压力。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穗收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时,再用机械脱粒,以防霉变,保证产量和品质。
二、小麦适期晚播育壮苗
(一)精细整地。突出抓好深耕(松)耙压整地、秆粉碎均匀还田、施足底肥补足底墒、播后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耕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确保播种质量。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5厘米为宜,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对旋耕整地麦田,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秸秆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做到“切碎撒匀、草土混匀、镇压耙实”。选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或深旋灭草还田,深耕埋草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深旋埋草深度应达到12—15厘米,做到草土混匀,防止富集于播种层。适墒镇压,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墒情适宜时可在播种前后镇压,土壤过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
(二)适时晚播。以冬前积温和选用品种特性为基本依据,科学确定适宜播期。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分别为日平均气温16—18℃和14—16℃,进入越冬期达到壮苗标准分别为主茎叶龄6叶和6叶1心,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冬前主茎叶龄不低于3片叶是晚播小麦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适期晚播进入越冬期至少需要0℃以上积温400℃以上。北方冬麦区适宜晚播期10月5日—12日、不迟于10月15日,黄淮海北片为10月7—15日、不迟于10月20日,黄淮海南片地区为10月15—25日、不迟于10月30日。以培育冬前壮苗为标准,精准确定播量,一般北部冬麦区亩基本苗25万—30万、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20万—25万、黄淮南片15万—18万。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但最多黄淮冬麦区不宜超过35万、北部冬麦区不宜超过40万。
(三)冬前管理。播后镇压,播前耙平压实,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适时用镇压机镇压,并保证镇压力度和均匀度,做到土壤沉实、种土密接,减少土壤透风跑墒,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浇好越冬水,对缺墒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节水灌溉,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对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每次降雨后及时划锄保墒,保苗安全越冬。做好除草防虫,利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麦田,选用适宜药剂兑水拌细土,结合锄地施入土中。同时加强冬前麦田管护,杜绝畜禽啃青,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