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迎大风+降温+降雨,拔节期小麦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3-03-16 来源:漯河市农科院 阅读次数:
目前河南全省小麦已全面返青进入起身拔节期全省小麦一二类苗比例为94.4%较上年同期增5.8个百分点较冬前增5个百分点分区域来看全省15个省辖市返青起身期一二类苗占比在90%以上其中鹤壁、新乡、漯河、南阳、商丘、驻马店6个省辖市一二类苗在95%以上
春天了,小麦该返青生长了,但那些在冬季干枯、死掉的麦苗还没有太明显的反应。这种现象主要是从去年12月中旬以后开始的,寒旱叠加,加剧小麦大面积枯黄、死苗现象发生。去年入冬以来,受多股强冷空气影响,小麦主产区大部气温低于常年同期1℃左右,部分地区出现极端低温,个别麦田发生冻害,被冻枯、冻黄甚至直接死苗。现象发生后,我们一直在关心、关注这些“发生”。
原因分析
(一)品种适应性差
当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地块,或是同一种植环境下,不同品种间,如果发现麦苗干枯、死苗的现象有明显不同时,就说明干枯、死苗现象与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差有关!
而这个“适应性”包括:抗冻性、抗寒性、抗秸秆还田、抗播种后不镇压等。不论您家的麦田或这个地区的麦田属于是秸秆还田、还是没浇冻水,或是播种后没有镇压等,它们都属于环境问题,都需要品种对其有一定的适应性或能力。
请记住:环境是不固定的——年份间、地区间、甚至是不同种植户间……所以,不能过分要求环境,而要求品种适应性好才是唯一。
(二)品种不抗冻
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的那次降温被说成是“断崖式”,但其温度值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很低”。既然不是“很低”,那为什么还是将一些小麦冻死了?
其原因也简单,这就是在冬性小麦品种中的“偏春”表现。
而这些“偏春”表现,也正是这类品种、类型在“暖冬”时,或是适宜环境下,偶年间高产较高原因所在。
“偏春”表现,指的就是小麦当遇到较高的环境温度时,就会不顾一切的生长,即使是在冬季也是如此。而当它们处在较旺盛生长时期时,体内没有太多的营养物质储存,营养物质全部都在运转着、被利用着……如此,遇到突然的降温,它们就受不了了,受冻就是必然!相反,冬性品种类型,在冬季、或是日照时数偏短的季节,即使是环境气温偏高,它们也不生长或不“玩命”生长,这样它们体内营养物质积累较充分,或一部分营养物质还转化成了“抗冻”物质……如此,同样是遇到了突然降温,它们是有“准备”的,就不会受冻。
(三)寒旱一家
我们一直在说,小麦的“寒旱”是一家。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般在冬季抗寒性、抗冻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类型,它们也大都抗旱。这可以与它们的原产地——北部冬麦区的冬季偏冷、偏旱、偏多风有关;与我们上述说到的“冬季旺长”现象有关——当它们不“过分”生长时,节约的不仅是体内的水分,同样也节约了土壤中的水分。我们管这种模式叫做“节能”或“节水”。
当小麦品种有“节能”或“节水”功能时,同样是冬季无有效降水,但它们却表现出了抗旱,甚至您没给它浇冻水、没镇压,它也没干枯、没死苗。
小麦生产上,发生冻害的年份,其往往也是雨雪偏少、土壤偏旱的年份!这样,但我们种植的小麦品种抗寒性较强时,其也较抗旱,如此,当遇同样到“寒旱叠加”的年份时,小麦干枯、死苗的现象就不会发生或发生较轻。
就像我们上边提到的品种“偏春”现象,它是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产物,更是我们近些年小麦能够连年高产离不开的主要原因。
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在有“功劳”的同时,也有“罪过”!其“罪过”就是它让极端性恶劣天气发生的频率更高、强度或更大!过往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或损失是巨大的,是无法弥补的。对于这些,我们与农业相关的人,要对其有清醒的认知,并要有行动、有调整,不然接下来这样或同类的麦苗干枯、干死现象还会发生,或会发生的更加严重!
(四)种植不当
例如,在黄淮冬麦南片区,凡在寒露(10月8日)前后播种的小麦,由于气温偏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旺长现象。由于没能及时镇压或药物控旺的麦田,在遇到气温骤降时,就容易造成冻害的大面积发生。在较高气温影响下,部分水肥比较充足的麦田,同样是旺长苗“重灾区”。
旺长小麦在冬季休眠前就提前进入了拔节阶段,在遭受冻害后,只能依靠分蘖,重新形成分蘖苗,对来年小麦产量,埋下了较大减产风险。
所以,农民朋友种植小麦,可以参考往年惯例,但也要参考当年当地气候情况,以及田间肥水情况,来决定小麦播种量和播种时间,而不是跟风抢种。
(五)秸秆还田不科学
据调查,凡是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的小麦,黄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因为小麦根系悬空,根系附着土壤差,造成弱苗,当遇到气温骤降时(超过10℃以上降温),就会加重麦苗冻害。
而田间秸秆清理较为干净的麦田、播种后镇压过的麦田及非秸秆还田性质的麦田,除旺长因素外,几乎没有枯黄现象发生。
品种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不可否认的是,小麦品种的耐寒程度是不一样的,由于连续多年的暖冬,大家都比较关注3、4月份的倒春寒,种植户忽略了小麦越冬冻害管理,尤其是将矮杆大穗作为选种的唯一标准,却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因素。
如何因地因苗施策
分类分区管理?
一二类壮苗麦田。春季管理要促控结合,突出氮肥后移。地力水平一般的麦田可在起身后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和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
三类弱苗麦田。可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苗早发。
丘陵旱地麦田。在早春土壤返浆后先耙耱镇压后划锄,提墒保墒,促苗早发稳长;借墒趁雨亩追施尿素5~8公斤,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
提醒:进行浇水追肥等农事管理避开这两日强降温天气,受冻麦田等天气回暖后抓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