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果穗籽粒发霉,染病玉米不能食用和饲用!
发布时间:2023-10-07 来源:漯河市农科院 阅读次数: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玉米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病率5%~10%,严重的可达50%。发病以后不仅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而且病菌还会产生毒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给农牧业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曾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概况”中指出。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玉米主要病虫害频繁发生,其中有南方锈病、茎腐病、穗粒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粗缩病、草地贪夜蛾等。而穗粒腐病和后期阴雨等因素造成的黄曲霉和呕吐毒素超标已经成为制约黄淮海玉米卫生品质的关键因子。
玉米穗(粒)腐病的症状因病原菌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整个或部分果穗或个别籽粒腐烂,其上可见各色霉层,严重时,穗轴或整穗腐烂。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串珠镰刀菌:病粒散生或连片,初期为褐色腐烂,后期籽粒表面被灰白色、粉红色、红色或紫色的霉层覆盖,常在果穗的顶部或围绕穗虫(玉米螟、黏虫)造成的沟槽长出,严重时整株腐烂。镰刀菌可由突然传播,通过系统侵染由根到玉米的穗部。
禾谷镰刀菌:苞叶上常见红色霉层,果穗和苞叶紧紧粘附,在籽粒和苞叶之间有红色至紫色霉层,严重时穗轴或整穗腐烂。
青霉菌:常在穗的尖端发生,严重时籽粒之间遍布灰绿色病原菌孢子,掰断果穗,可见穗轴外围有一蓝绿色环带,籽粒基部组织已被病菌严重侵染。
赤霉菌:在玉米的尖部出现红色或粉红色的霉菌,由于霉菌的生长,花丝和苞叶会粘在玉米果穗上,严重的在果穗尖部的苞叶上会出现粉红色霉菌。
木霉菌:在玉米的籽粒间甚至整个果穗出现深绿色的霉菌,这种病害通常分散在果穗上。
那为啥今年的玉米穗腐病这么重?这是因为前期4~7月份持续干旱,“旱生虫,湿生病”,由于前期棉铃虫,玉米螟等虫害造成的伤口病原菌㓎染;8月26日到9月中下旬以来,不间断的降雨增加田间湿度;9月上旬以来,平均温度22℃—30℃,与玉米穗腐病严重发生的适宜温度在15-28℃相吻合,加上玉米本身就是很好的培养基,因此,适度病原菌、适宜湿度和合适的温度叠加是造成玉米穗腐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除选择抗病品种关键因素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灌浆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穗腐病发生有效措施。